5月9日下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卢军霞围绕“持之以恒正风纪,锲而不舍抓落实——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领作风建设新征程”主题,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并作警示教育。学院广大师生党员参加学习。卢军霞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引入,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党的优良作风。她表示,重视作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是我们党自我革命、自我建设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历史学院积极响应学校要求,第一时间开展动员部署会,要求各党支部准确把握此次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一体推进“学查改”,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卢军霞详细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家治理五个角度剖析了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她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锤炼自身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卢军霞通过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典型案例的剖析,提醒全体党员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与路径。她希望广大师生党员同志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理论学习,务实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学校相关规定,营造良好教风、优良学风。参加党课的师生党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党课将透彻的理论分析同具体的典型案例结合在一起,是一次非常生动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和警示教育党课。通过本次党课,大家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会时刻牢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以优良作风促进学院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摄影:王楚浩撰稿:郑王旭
2025年4月21日下午,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暨浙大中古史青年论坛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319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王尔老师主讲,题为“东汉禘祫礼体系演变与政权正统性构造”。讲座由潘敦老师主持,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尤淑君老师、刘寅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杜冠霖老师,以及多位同学到场聆听。讲座伊始,王尔老师详细梳理了东汉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和相关成果。东汉介于“周秦之变”和“汉魏之变”两个重要变革期之间,是秦汉时代的终章,也是魏晋时代的序曲。既继承“周秦之变”确立的新体制,延续“汉承秦制”的制度安排,又是汉晋社会转型诸多现象的源头,蕴藏变革的种子。此外,东汉王朝还关涉中国历史整体变迁的若干重要命题。例如士大夫政治的定型,儒教国家的建设,豪族社会的形成,自然经济兴起与货币经济衰退等等。魏晋南北朝在思想文化上的革命性变化,如个体的独立意识、经学玄学化、道释二教之勃兴,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王尔老师结合近著《两汉承续与新汉本位:东汉前期政治文化实践研究》指出: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创业而不易国号帝姓,又能统一天下的王朝。讲座以两汉王朝的“承续—断裂”为切入点,涉及的东汉礼制变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协调东、西京的法统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中,以祭天为核心的“郊礼”和以祭祖为核心的“禘礼”是两种最重要的礼仪。禘祫之礼,是指在七庙制度下将毁庙神主和存庙神主按一定规则置于太祖庙中进行合祭的仪式。东汉的宗庙合祭需要解决四方面问题:建立西汉皇帝的禘祫礼;光武私亲与西汉大宗的关系;光武本人与西汉大宗的关系;建立本朝皇帝的禘祫礼。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在高庙举行禘祭,这是一场对光武“受命而王”的昭示典礼,具有浓厚的“创革”意味。对此,前汉旧臣、礼学专家张纯从东汉法统“实为中兴”的角度表示反对。张纯先后在建武十九年和二十六年针对禘祫礼提出意见,最终光武祖上“南顿四亲”失去宗庙地位,被西汉元、成、哀、平四帝取代。四帝地位亦有显著区别,成、哀、平被移至长安高庙,元帝则被视作光武入继大宗的父考。东汉对西汉诸帝的禘祫礼,夏禘、冬祫的对象都以汉元帝为下限,而成、哀、平三帝不与禘祫,仅享四时祫。汉明帝另起世祖庙,并在死后藏主于世祖庙更衣殿,禘祫时与光武帝共庙共舞相合而祭。这样一来,西汉皇帝神主归拢于高庙,本朝皇帝神主合置于世祖庙,形成了高庙、世祖庙双峰并峙的分立式禘袷制度。至东汉后期,出现了对“双祖庙”制度的困惑与质疑。献帝初平年间,在蔡邕建议下,东汉禘祫礼又经历了一次重要变革。东汉皇帝禘祫从世祖庙改至高庙,东汉皇帝的血脉统归于汉高祖。献帝禘祫新制动摇了光武帝作为本朝受命祖的地位,“汉家中兴”的观念由此回归,并深刻影响到后世对东汉王朝的历史定位。王尔老师总结道:东汉禘祫礼属于一种塑造历史记忆的政治仪式,而不仅仅是儒家理念上的“制礼作乐”。因此东汉礼制改革与西汉后期的复古改制运动、王莽改制有重要不同之处,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在问答环节,王尔老师就“张纯至蔡邕礼制讨论的断裂与延续”“献帝朝廷西迁长安对禘祫礼改革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光武帝形象”等问题与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撰稿:陈凯龙摄影:向鋆君讲座海报设计:倪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