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沈炼之史学讲座”第161讲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319室成功举办。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人文学院Emanuel Tov教授以“揭秘原始文本:文本考证如何展现犹太历史真貌”为题进行主讲。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Lydia Lee(李思琪)老师主持,校内外各院系师生踊跃到场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Tov教授通过类比中国古代文本研究引入对自身领域的介绍。围绕《希伯来圣经》的文本考证(textual criticism)意味着以学术的方式进行批判,依据希腊语中“探究”(ἐπίσκεψις)与“辨析”(διακρίσις)的原则展开,追求对文本信息的深度理解。另外,Tov教授强调,《希伯来圣经》应当被视作古代文献来研究,它的某种现代语言译本并非“唯一的《圣经》”,而只是《圣经》的其中一个版本。

在简述“文本考证”领域的基本概念后,Tov教授抛出问题:《希伯来圣经》是什么时候写成的?目前,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希伯来圣经》的成书时间。因此,研究者只能努力寻找证据、进行推断。Tov教授指出,重构原始文本的目标很高,史料依据却十分有限。

接着,Tov教授回到《希伯来圣经》文本中,详细阐释了三处异文实例。最后,Tov教授重申,作为文本考证的学者,他的工作是为每个具体细节找出最合理的解读,无法笼统地回答“哪个文本最好”。

李思琪老师对Emanuel Tov教授的学术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在互动交流环节,各院系师生相继提出有关《马索拉文本》与古代解经学派分野、《七十士译本》底本与《马索拉文本》的关系、《以斯帖记》不同版本的差异、《撒玛利亚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的文本性质、《创世记》开篇两种翻译的思想内涵等问题。Emanuel Tov教授均做了细致认真的解答,李思琪老师也不时从旁补充。整场讲座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字:李乐萱
校订:李思琪
摄影:蔡学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