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晚,浙大东方论坛“中国与世界”系列第四讲暨亚洲文明系列第十二讲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台湾中正大学孙隆基教授主讲,题目为《东南亚的“古代”与“中古”》。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张凯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孙教授探讨了地缘政治、航海历史、殖民主义及其对区域名称演变的影响。孙教授从印度洋的战略位置出发,回顾了达伽马和哥伦布的航行如何改写地球地理认知,进而触及古代海上商贸路线,如罗马与印度间的贸易。同时,通过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丝绸之路的兴衰,以及中国称呼变化的分析,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与地缘政治的动态演变。
随后,孙教授转向西方殖民主义如何重塑区域命名,如将东南亚称为“英属印度”,并讨论了二战后美国和英国在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凸显该地区的全球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地缘政治划分、区域研究发展及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名称复杂性的思考,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地缘政治的潜在影响,以及对东南亚作为战略区域的重新评估,展现了历史命名与地缘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孙教授重点探讨了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语言及经济的变迁。首先介绍了南岛语系的分布,以及其与中南半岛及南亚语系的关系,特别是壮族语和孟高棉语系的影响。他指出,越南语虽属南岛语系,但有部分越南人迁徙至印度形成了小族群。接着,讨论了汉语在东南亚的方言差异,以及该地区语言的多样性与混杂状态。特别是分析了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的分布对现代族群分布的影响,并提及东南亚的农业发展,尤其是稻米种植和古代农业技术。
孙教授强调东南亚早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并突出了东南亚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以及这种贸易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同时,阐述了古代林邑、扶南及堕罗钵底等早期国家,在东西方海上贸易中作为关键商贸港口的角色,并将这些国家界定为“第一代印度化邦国”。由于南方丝绸之路路线的变更,原先凭借国际贸易繁荣起来的扶南逐渐走向衰落,而室利佛逝、吴哥以及现今的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相继崛起,孙教授将这些新兴国家称为“第二代印度化邦国”。尽管东南亚地理位置接近中国和印度,其社会形态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特色。
张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孙隆基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在交流互动环节,孙教授与在座师生就东南亚国家的宗教、商贸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性;东南亚艺术与建筑风格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讲座在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供稿人:虞慧琳、姜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