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党建

筑牢思想防线,强化使命担当——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国家安全与宗教法律法规专题学习会

来源: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01 作者: 阅读数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法治观念,2025429日,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在成均苑4105召开党员大会,专题学习国家安全与宗教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董晓萌老师主持,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参加学习。

会议伊始,党支部书记董晓萌老师强调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她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学生党员必须带头维护国家安全,筑牢思想防线。

随后,董晓萌老师领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核心内容,重点解读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11个领域。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醒党员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网络社交中增强保密意识,防范境外势力渗透。“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董晓萌老师强调。

在宗教政策法规学习环节,大家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董晓萌老师指出,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进行宗教活动。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章规定,不得信仰宗教或参与宗教活动。针对历史学院学生可能接触宗教文化的实际情况,支部副书记李骄阳同志特别强调:“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中如涉及宗教内容,必须坚持学术中立原则,严格区分宗教文化与封建迷信,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此后,与会党员结合自身经历踊跃发言。预备党员王泽芃谈到:“近期参与的国际学术论坛中,曾有境外学者试图曲解中国历史,我深刻意识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党员郑王旭表示:“在校外调研时,我们严格遵守宗教场所管理规定,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误解的行为。”

党支部书记董晓萌老师在总结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全体党员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将国家安全与宗教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发挥专业优势,在班级中开展普法宣传,帮助同学厘清模糊认识;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校园内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保持警惕。

此次专题学习会强化了学生党员的法律意识和底线思维,为构建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了青春力量。与会党员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做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坚定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