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党建

古代史研究生11月主题党日活动 “我与史学”第五期成功举办

来源: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18 作者: 阅读数数:10


20241127日,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我与史学”党建引领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第五期暨“史海学堂”系列学术分享会第十期成均苑4105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分享会由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晁芊桦主讲。

分享会之初,晁芊桦老师建议大家学会认识与接纳,做到正本清源,直面压力了解历史学与自己的关系。晁老师指出,一方面学会了解历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自己在社会中能做什么事,努力认识社会的结构和人生百态;另一方面,关注历史发展的逻辑,顺此逻辑找到变异点,并着手研究,生成新认识,同时还要考察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长时段地自由观察社会,研究不同阶段的社会。

而后,晁芊桦老师分享了本硕时期的求学经历,介绍探索和确立自身研究兴趣的过程。由北宋前期的馆阁制度到五代宋初时期官僚文士的人生,他的关注点从宏大的制度延伸到微小的个体。受到相关著作及院校学缘发,晁老师在硕士阶段将兴趣点转向了边疆发展研究这一阶段甘肃的实地考察坚定了他学习边疆社会的目标

随后,结合在浙大历史学院深造期间的经历芊桦老师着重分享了博士论文写作心得。老师认为,首先要稳定心态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对待生活留心奋斗路上的美丽风景;其次要注重学术规范,充分认识和理解规则,尤其应注意论文、出版行业、借阅系统三个方面不同的规范要求。他以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为例,引导大家日常留心国内图书馆馆藏情况和借阅规定。接着,晁老师具体指导了大论文、小论文的谋篇布局。晁老师提到,大论文写作,要重视前期的国际学术史回顾、史料编年以及选题延伸性。论文写作过程中,全篇成竹在胸或许很难实现,但至少要做到集中精力谋一节或一章,顺势而为地改变已有的框架结构。

老师还基于博后阶段的研究选题提出建议。他提到,博后出站报告可以在博论基础上扩展,对研究目标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同时思考日后延伸的方向这一阶段也是考虑跨学科研究方向的时期此外,晁老师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例分享了史料研读的经验,提醒大家在研究过程中分清源流关注新出史料兼顾传统考据和理论方法。

最后,同学们就投稿文章的完成程度、研究综述的写法、外文文献的查找与阅读等问题踊跃提问,晁芊桦老师一一予以回应

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撰稿:李潇、林育苓

图片:李潇、张蓉欢

编辑: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