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下简称“古史所博士生支部”)以“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大讨论”为主题于成均苑4幢310会议室召开主题党日,本次主题党日由古史所博士生支部书记吴一尘主持。
会议开始后,吴一尘同志向与会的各位同志传达了上级党组织的精神,指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大讨论”是今年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月的重点内容。在吴一尘同志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教育的相关内容。随后,又结合“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重要举措”文件中,一同深入了解了浙江大学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理念,以及学校在过去一年当中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随后在吴一尘同志的组织下,与会的各位同志也围绕“本科教育质量”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许多博士生同志都曾担任过本科生课程的助教,大家围绕课堂活动的开展,与本科生的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吴一尘同志分享了他担任本科生“史学导论”课程助教的经历,吴一尘同志指出“史学导论”这门课开设于大一学年的春夏学期,主要面对刚入学不久的本科生,课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获取知识的渠道。老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主要围绕学生相对熟悉的知识确定每次课的主题。老师主讲之余,也偶尔请博士生介绍各自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学术前沿。但课程也存在课程内容相对零散,连贯性不够强等问题。
孙嘉敏同志曾担任本科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课程”助教。这门课选课学生多为强基班学生,学生主动性较强,思维相对活跃。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有许多内容是由学生承担的,如将学生分组开展史料研读、经典论著研读,随后进行主题汇报等。在这一过程中,助教要及时与老师、学生之间沟通,并在必要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洪英同志曾经在 2023年春夏学期担任本科生通识核心课“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课程助教,主要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讨论课。多样化的考核,讨论课参与度、讨论课小测期末考试,给出明确的讨论问题,引导本科生充分参与讨论。通识核心课主要面向全校本科生,大部分选课的同学多不是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这也说明开设跨专业通识核心课程,进一步开展本科生通识教育非常有必要。正因如此,在课程内容设计、布置作业和期末考核等方面也要做好平衡,尽量以相对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展开教学,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王榕靖同志也在上一学年中担任通识核心课“中国思想史”课程的助教,选课同学约80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理工科专业。她与洪英同志有着相同的体会,因为通识核心课是必修模块,选课同学也在课程各方面的负担相对小一些。课程以介绍中国思想家生平、经典著作为主。偶尔组织讨论课,共同研读史料原典。也会采取演小剧本、辩论赛,分小组演绎、还原历史情境等形式。希望通过相对轻松、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不过有时讨论环节相对沉闷,需要老师和助教加强引导。最后她也指出,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注意在传授知识、合理的课业负担及合理的绩点分布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在以上几位同志发言完毕后,其他与会同志还就“本科生培养如何在就业和学术之间寻求平衡”“目前本科生课业压力负担是否过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本次主题党日也逐步进入尾声。吴一尘同志对各位同志的精彩发言表示了感谢,同时也表示会充分收集、整理好各位同志在讨论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并提交给学院党委。本次主题党日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