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耶稣会传教士对日语、汉语之研习,以及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等西士对朝鲜语的研究活动,使日本、中国以及朝鲜的语言相继与欧洲语言发生了最初的接触。以罗马字为书写符号、拉丁文为通用语文、基督文化为共同文化背景的欧洲语言与以汉字为书写符号、汉文为通用语文、儒释文化为共同文化背景的东亚三国语言的最初碰撞与交融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语言接触。本书以汉语言文字为中心视点,一方面分别对早期日欧语言接触、汉欧语言接触和朝欧语言接触的历史进行考察综述;另一方面,将各选择一篇代表日汉罗马字注音转写体系的应用文和一本代表语言接触成果的最初的双语辞典,对耶稣会传教士东来初期的日欧、汉欧语言接触进行实证性分析与考述。鉴于朝欧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性,以及当时欧洲已经兴起历史比较语言学,所以,对朝欧语言接触的考察则更注重于文献学的和哲学性的思辨论述。希望通过这种从内容到方法的综合性研究,能有助于人们对东亚语言和欧洲语言接触初始的实态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人类语言的发展方向有所把握。
【作者简介】
陈辉,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文学博士,曾游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瓦尔布莱索大学,主要从事历史语言学和中外关系史研究。撰有:《中日美三国语言的文化比较》、《麦都思〈朝鲜伟国字汇〉钩沉》、《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等论文和《从泰西、海东文献看明清官话之嬗变——以语音为中心》、《东明山公案》等专著,编有韩国学研究论文集若干。现任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韩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专门史、中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